第(2/3)页 过了正月十五。 孙少安和田润叶坐着金俊海的汽车,去原西县。 金俊海是黄原地区,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。 金俊海的儿子金波,年纪跟孙少平差不多,女儿金秀跟孙兰香年纪相仿。 金俊海家跟孙玉厚家关系很不错。 六零年,孙玉厚把自家住的窑洞,让给孙玉亭结婚,孙玉厚一家没地方住。 孙玉厚借住金俊海家的窑洞,住了两三年。 两家的关系,一直很好。 车上。 “少安,你去县城上学,要住校吧?”金俊海问。 “是啊,俊海叔。” “这在县城上学,要交学费,还有书本费、住宿费,还要买菜票,要花不少钱吧?” “对。” “少安,你们家的情况,我也知道,手头比较紧张。你需不需要钱?需要的话,我这里有。” “俊海叔,先不用,我最近挖了些药材,卖了点钱。钱不多,但也够这个学期用了。” “够吗?”金俊海再问。 “够了,肯定够。” “够用就行。 你小子真是好样的,是个好小伙儿。 以后缺钱就说,我家里能拿出来哩。” 孙少安和田润叶到了学校。 田润叶不需要办住校手续,只需要报道就行。田润叶在田福军家借住。 田润叶很快忙完。 孙少安的事情,稍微多一点。 要用带的粮食,换饭票。 要买些菜票。 还要收拾行礼、宿舍。 忙碌一阵。 “少安哥,我二妈让叫你去吃饭呢。”田润叶过来找孙少安。田福军的妻子徐爱云刚才来过。 徐爱云是原西县医院的大夫,学的是西医。 “吃饭?润叶,我就不去了。等下我找老师问问,看能不能勤工俭学。”孙少安当然不会去田福军家吃饭。 田润叶是‘寄人篱下’。 孙少安再跟着去田福军家吃饭,不合适。 “勤工俭学?少安哥,你要干什么?” “不知道,看老师有什么安排。润叶,你快去你二爸家吧,别让他们等你。” “好的,少安哥,下午见。” 教师办公室。 孙少安找到了班主任。 “李老师,我想问问,咱们学校能不能勤工俭学?”孙少安大大方方的,没有一点不好意思。 “勤工俭学?你是孙少安吧?”李老师是个中年男人,长相普通,带着黑边眼睛,比较瘦小。 孙少安多少算是个‘名人’。 刚才孙少安报道时,李老师记住了孙少安。 “我是孙少安。” “你家里是石圪节公社,双水村的?”李老师对孙少安的事,知道的多一些。毕竟,孙少安是小升初考试全县第一。 “对。” “勤工俭学的话.”李老师想了想,“这样,你跟我来,咱们去问问校长。” “好的,李老师。” 校长办公室。 “王校长,这是孙少安,今年小升初考试,全县第一名。”李老师简单介绍一下。 “我知道,孙少安嘛,石圪节公社的,是个好后生。”王校长也听说过孙少安。 王校长年纪五十来岁,带着眼睛,身材高瘦,眼中有光,看上去比较精神。 “王校长,孙少安想勤工俭学,您看怎么安排?” “勤工俭学?”王校长略显惊讶,打量一下孙少安的穿着。 衣服破旧,有不少补丁。 得出结论,这是个穷苦家的孩子。 “少安,学校没什么勤工俭学的岗位。 不过,可以去学校后厨帮忙。 你想不想去?” “可以,王校长,我愿意去后厨帮忙。”孙少安一口答应。 “那行,咱们现在就去后厨。”王校长办事有些雷厉风行。 直接带孙少安去了学校后厨。 “我介绍一下,这是孙少安,今年小升初考试,全县第一名. 孙少安来咱们学校后厨勤工俭学 大家以后都照顾点。” “没问题,这后生一看就不错。”食堂的牛师傅先开口。他是食堂管事。 “就是,这小伙子不错,很精神。”其他人也表示欢迎孙少安。 没有多待,王校长和李老师叮嘱几句,走了。 孙少安留下帮忙。 快到中午了。 来报道的学生要吃饭。 后厨正忙着做饭。 “少安,你会做甚?”牛师傅一边切菜,一边问。 “王师傅,我切菜还行,我来帮你切菜吧。” “哦?那你来试试。小心点,这刀快。” “好的,牛师傅。”孙少安上前拿起菜刀,噔噔噔,切了起来。 切的还不错。 像那么回事。 孙少安当然藏拙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