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孙一你不会,邓某看你一派正气,很有君子之风,一定是个清官。” “那可多谢你赞誉。” 孙乾离开僻静处,同邓策往辩学处走去。由于两院士带回了各地优秀的学子,每个辩学处都挤满了学生。 孙乾站在门口满心欢喜的看着,赵公公在他旁边也跟着开心: “大人,学院真是欣欣向荣啊。” 孙乾感慨: “朕、真在这里看到了大庆的盛世。” 邓策也没觉出异样,给孙乾搬了张小凳子,三人在廊下听着辩学。 现在正说话的学子,对三大考题并不推崇。火药一直以来被视为巫蛊之物,再加上易燃易爆,容易伤及无辜。 这可纯粹是书生之谈! 孙乾面上带着淡笑,又听另一个学子反驳。大庆若不是神器横空出世,哪能在突厥、戎狄、匈奴之中脱身。 这等国之重器,是必须大力发展的。 对面的学子立即以人为上,应尽量减少战争,发展农耕,关注民生富国,不战而屈人之兵。 不同的性格早就不同的看法,在孙乾看来,这两种方法都是他双管齐下的。 孙乾站起来,又往旁侧的辩学堂走去。 这边是关于均田制的说法,老调重唱了。孙乾又往右走了两步,这里谈论的是关于兵器的种类和设想。 堂中有十多个学子围坐在一起,互相讨论着历代以来的兵器。 现在虽然有了冶铁技术,可并不成熟,冶铁所用的还是鼓风炉。炉子的温度不够,还需要大力改进。 这十多个学子孙乾倒是熟悉,曾经和他们聊过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黑白人。 他搬了小凳子挤过去,正在说话的周博远看见他,眼前一亮,中断了话: “孙一,好久不见,这次来又有什么新鲜事?” 这时邓策也搬了一条小凳子,挨着孙乾坐下,孙乾给他让了让位置笑着说道: “暂时没有,你继续说。” 周博远对他笑了笑,继续说道: “听说西域有个叫羊忽的铁匠,炼出了比铁还硬的匕首。只是偶然而成,说明这冶铁还能继续改进。” 旁边有学子立即附和: “我也听说了,不过那把匕首被匈奴人抢去了。若是让他们的铁匠琢磨明白,将来所有的匈奴骑兵配上这等精兵良器,可要怎么办?” 有学子道: “我大庆有神器,难道还怕他们?” 周博远正色: “神器制造麻烦又不易保存,战线拉到了宾城,就算送过去也得好几天。且不说这些,就说正面开战后,神器用完了,还是士兵间正面交锋决定胜负!” 孙乾点头,不愧是常莲看上的学生,想问题还挺全面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