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话要是周氏听到了,指定会骂她青天白日的做大梦。 但这会儿周氏不在,小姑娘们涉世未深,根本不懂里面的道道,只能任凭齐欢忽悠。 是,小孙氏那一亩地伺候好了,可以一年两季,但要想伺候好田地种两季,那就得施肥。 古代可没有什么化肥营养药的,这里的肥都是自家茅厕、鸡鸭猪牛等产生的粪便,在经过长时间的堆捂发酵后,才能均匀的撒在地里,再用田犁过一遍地,把肥料埋到地下。 本朝的农户十户有九户都是租赁田地过活,而要想养活一家子,至少都得租赁个十几亩,毕竟每年都要交田税和地租子,不多种些,根本养活不了一家子老小。 种的地多,肥料就不够了,每家每户的肥料都是极其有限,拢共就那么些,别说都撒一遍,就是能撒满两三亩地的,那都是少见。 不施肥的地和施了肥的地,每年的收成自是不一样,只要肥料足,一亩地一年可以种两季,丰收的年节里能得个好收成。 没有肥的地,只能一年种一季,顶天也就亩产百斤。但种的年岁越久,田地就越贫,从中等田变成下等田,甚至变成荒田的,年年都有。 而地主们也不傻,租出去的都是下等田,好的田自个儿留着请长工种。如果租出去的下等田如果变成了荒田,农户就得照价赔偿。 没有一家农户是能赔的起的。 后来有人想出个轮流施肥的法子,经过实践后,用处不大。肥这个东西就得种一茬上一茬,一茬不上就欠收。 最近几年村里又传出风声,说是不上肥的地,一年种一季都是多的,种三年就得歇一年。 不管是真是假,总之苦的都是农户。 也是因此,肥料在农家看得极其重,年年都有出铜子买肥的,但很少有人卖。只有连租赁田地都租不起、或是家里没有力气种田的人家才会想着卖肥。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,比如沈家。 沈家能租的起田,也有人种地,但沈家每年都要卖一部分肥。 第(2/3)页